日期:2017-04-20 |
標題: |
東海岸「鯨」喜連連!台東外海發現大翅鯨母子 |
消息內容: |
今年2月開始,台灣東海岸每月都傳出發現濱臨絕種保育野生動物「大翅鯨」的消息,台東縣成功鎮外海4月初也有漁民相傳外海有對大翅鯨母子流連;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15日委託中華鯨豚協會海上調查團隊出海調查,在搭乘在地賞鯨船晉領號出航5個多小時後,果真在三仙台海域成功發現大翅鯨母子蹤跡,紀錄下難得的畫面與影像。 中華鯨豚協會常務理事余欣怡興奮表示,這次觀察到的大翅鯨媽媽目測身長約13公尺,帶著體長約6公尺的寶寶,她依照這隻大翅鯨寶寶身型推測應該是今年初出生,正隨著媽媽北返回北半球較寒冷的地帶。 調查人員觀察,大翅鯨媽媽多半潛入水層中活動,可在水面下憋氣長達15至20分鐘,而大翅鯨寶寶每隔3至5分鐘就需要浮出水面呼吸,偶而漂浮在水面,伸伸胸鰭、翻滾一下,模樣十分可愛;他們並紀錄到媽媽和寶寶接連出水面的跳躍畫面,驚呼不斷! 晉領號船長陳坤龍表示,過去發現大翅鯨的紀錄都在距岸8浬以外,以前他也曾在東河、蘭嶼海域看過大翅鯨,離岸都有段距離,但這對大翅鯨一度在僅離岸20公尺處現身,許多漁民站在小港漁港就看得到牠們的身影。 而這兩隻大翅鯨母子從4月初漁民發現逗留在成功外海,至調查人員觀察到的那天為止,停留日期已達兩周,時間比今年2月花蓮七星潭、3月底石梯坪發現的大翅鯨還要久。 余欣怡表示,初期對此也頗為擔憂,盡可能觀察其行為與體態外觀後,未發現受傷,活力也不錯,暫時放心,只能推測環境影響其洄游路線及時間。 她強調,大翅鯨是在每年冬季自北半球游至較溫暖的菲律賓、日本沖繩海域交配、生育,入夏後再北返,而台灣東部海域自古以來就是大翅鯨很重要的洄游中繼站,早年漁民都在每年12月至隔年4月捕鯨,大翅鯨就是主要漁獲。 今年台灣大翅鯨發現率可說突破以往,余欣怡說,與保育意識抬頭、紀錄儀器越來越先進也有關係,因此而增加通報數字,尚無法比對或調查出數量是否增加,不過,能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出現台灣外海、平安地活著,是最令人開心的事! 東管處副處長林維玲表示,東管處委託調查成功海域鯨豚生態已邁入第3年,每年都進行12趟次以了解此區域常見的種類及分布範圍,建立花紋海豚的個體戶口資料庫,加上收錄水下的鯨豚聲音等;東管處盼藉由調查研究來建立觀光旅遊的基礎資料,也有助海岸的保育與管理,加強該處推展海洋生態旅遊的能力及信心。 中華鯨豚協會15日所拍大翅鯨寶寶側身。照片/東管處提供 中華鯨豚協會15日所拍,大翅鯨媽媽噴氣。照片/東管處提供 中華鯨豚協會15日所拍,大翅鯨寶寶躍出海面。照片/東管處提供 中華鯨豚協會15日所拍大翅鯨母子。照片/東管處提供 中華鯨豚協會15日在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外海拍到大翅鯨媽媽躍身。照片/東管處提供
資料來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470/2409985
|